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前言明仁宗朱高炽,在位只不到一年,却开创了“仁宣之治”局面。在他的带领下,明朝进入了鼎盛时期。朱高炽本人也因解决了即位之初的四个难题,而名垂青史。国力超负荷洪武之后,如果说建文帝的关键词是“守成”,那么永乐时期的主线任务就是“开拓”、“创业”。朱棣的创业史颇为丰富,他给大明王朝带来的,是与那些守成君主完全不同的气象。四定安南,五征蒙古,六下西洋,顺带还把都城迁到了北京。征蒙古保障边境安全,下西洋加强各国往来的同时还能找财路……必须承认,这些活动确实给大明帝国带来了积极的、正面的影响。可是如此多的大行动、大工程,所消耗的民力、财力,也使大明帝国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。比如改建北平城,少说数十万劳役,还要从各地运材料运粮食。郑和的船队动辄就是几万人,必然要靠“劳民伤财”来支持。而对安南的扩张,兵力、粮食、军费,消耗也是很大的。朱棣数次亲征、出巡,晚年病重,这期间都是由太子朱高炽来监国的。作为永乐中后期的重要统治者,国力超负荷的状态,朱高炽自然是知道的。朱高炽即位时,明朝与蒙古形成了相对平衡、势均力敌的局面。得益于朱棣多次北伐,蒙古各部遭受重创,因此不敢轻易南侵。但同时,由于永乐时期频繁的征战,明朝国力消耗巨大,也难以再组织起大规模的北伐行动。因此即位之后,朱高炽立即开始和蒙古诸部改善关系,选择了内缩的策略。在朱高炽的登基诏书中,也明确提出了罢宝船、罢采办。“採取宝石等项及收买马匹等件,悉皆停罢”;“下西洋诸番国宝船,悉皆停止”;“不许指此为由,科敛害民”。可见,“下西洋”背后有多少的人民血泪,监国十余载的朱高炽是非常清楚的。政治风气洪武之治,永乐盛世,其政治风气也颇为相似。朱棣登基之初,就对建文朝的旧臣进行了清洗与迫害。而后又任用酷吏,以严刑酷法与杀戮手段来铲除异己。朱高炽监国后,朱棣为削弱太子势力,东宫的官属也杀了不少。政治上的紧张气氛,无疑使得统治集团的矛盾越发尖锐。而拨乱反正的重任,自然就落在了朱高炽身上。朱棣废除建文年号的行为,当初就招致了很大不满。朱高炽登基后,便公正地承认了建文朝的合法性,并为建文时期的忠臣正名。洪武时期,朱元璋设三公、三孤,后也被朱棣废止。朱高炽即位后,便“复设三公、三孤官”。三公、三孤的重新设置,对明代官制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辅佐,实质上扮演着皇帝顾问的角色。为制约大学士的权力,其品级一直比较低。而朱高炽恢复三公、三孤后,就给大学士加授了少师等头衔。尽管三公、三孤只是虚职,但这一举措却让原本正五品的大学士,晋升为了从一品、正二品。朱高炽大力提拔贤能之臣,并多次下诏,鼓励大臣们坦诚进言。这一做法,明显改变了朱棣时期朝堂上君主独断、臣子噤声的局面。大臣很少再会因言获罪,渐渐地,朝廷风气也回归正轨。在宽松开明的环境下,君臣关系融洽。朝臣敢于谏言,其才能方可充分展现,国家也因此而受益。宽刑平狱朱棣是靠靖康之难夺位的,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在刑法上自然是非常严苛的。但朱高炽即位后,一是政治局面比较稳定了,二是他的性格也不似他爹那般暴戾。朱高炽性格沉稳温和,思想开明。他没有好大喜功的一面,并不过分追求个人功绩。自幼在儒家经典浸润下成长的他,政治主张也和朱棣不一样。儒家的“仁政思想”,使得他推行宽刑薄赋、宽刑平狱的政策。朱高炽甫一即位,就立即赦免了朱棣时期下狱的多位重臣。他接连颁布政令,强调法司断案必须遵循《大明律》,严禁过度苛责、捏造罪名。随后,他又指示司法部门,不得对无罪之人滥用刑罚。为提升司法公正,减少冤假错案,朱高炽规定:五府、六部、通政司、六科以及三法司需共同参与案件会审,且死刑案件必须经过多次复核。此外,他还废止了一系列严酷刑罚,严禁法外施刑,并禁止随意牵连无辜。永乐时期动辄株连全族的情况,因此而改善。重农恤民停止永乐年间大兴土木的工程,放弃北征蒙古,停止下西洋采办等活动……朱高炽开始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,自然就为百姓减轻了负担。与此同时,按照他大祀之时所言,“朕惟君国之道事天为大,事天之实恤民为本”。朱高炽在位的短短十月之间,又多次下令恤民免税。他不仅即刻免了灾区的田赋,还直接提供救济物资。为尽快将救援送达灾区,他特别指示杨士奇无需经过户部和工部商议,直接起草诏令。永乐时期因营建北京等工程,频繁向民间无偿征用物资,给地方和百姓带来沉重负担。朱高炽即位后,迅速对此进行了改革。他明确规定,政府所需物资应在产地按市场价格购买,严厉打击那些借征派之名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。建立了更为公正合理的物资采买制度,有效减轻了百姓负担。同时,也减少了官员作弊的机会,提升了行政的透明度和效率。朱高炽还纠正了永乐时期横征暴敛的行为,恢复了朱元璋的“民告官”:“今官吏敢有以催办为由,辄自下乡科,扰平民者,许诸人首告所司,即拿问解京。”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,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,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。永乐时期国穷民困的局面,也因此而改变。参考资料[1]刘国辉.略论明仁宗的宽仁政策[J].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0,(02):51-53.[2]胡凡.论明仁宗对北边防卫的调整与整顿[J].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7,45(03):149-156.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